为奋力推进“一优两高”战略布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切实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乐都区广泛宣传、群策群力,以“七个结合”为重点,集中力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掀起全民关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的热潮。

一是与村容村貌改善相结合大力开展“三清、五改、治六乱”行动,推进公共空间扩大化。全面清除农家庭院、房前屋后、墙根角落的家什杂物,尤其是乡村道路、村庄道路、农户巷道两侧堆放的粪土、砂石、建筑材料、柴草树木等。彻底清除村内外公共空间、沟渠、涵洞等地的陈年垃圾,及村庄周边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解决生活垃圾乱堆乱放问题,整齐堆放庭院内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达到庭院内外整洁有序,与周边景致和环境协调一致。重点拆除各乡镇政府驻地所在村及人居环境整治试点村宅基地外乱圈、乱搭、乱建的各类建筑(猪圈、羊圈、草房、车库、厕所等),及影响人居环境的破旧庄廓和残垣断壁。按照“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的运行模式,配套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引导农户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合理处置生活垃圾收运,并选择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填埋点,积极争取项目解决垃圾乱倒乱埋现象;做好区、乡公路沿线用地范围内乱搭乱建的拆除和垃圾清运工作,确保公路沿线环境整洁,并做好乡村断头路、坑洼路的平整和修复;做好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工作。同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垃圾治理,整乡、整村开展农村垃圾专业化运维管理服务,形成乡镇统管、村社实施的环卫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在高原美丽乡村和乡村旅游示范村全面实施亮化工程,加强设施日常维护。组织动员广大农村妇女、青年和在校学生带头参加村庄整治工作。

二是与“厕所革命”相结合。按照2019年户厕改造工作实施方案下达指标,各乡镇结合实际,合理制定本乡镇2019年户厕改造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细化到村、到户,并明确工作时序、完成时限、保障措施。同时,根据“旱厕进院,水厕进屋”要求,合理确定农村户用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模式先行在集镇、村部、乡村文化广场、集贸市场、便民服务中心等人流量大的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公共厕所。普及卫生健康知识,指导卫生乡镇和卫生村的创建工作,并以乡镇政府所在地、公路沿线、易地搬迁安置点等给排水设施条件完善的村庄为试点,实施以室内水冲式厕所为主的改厕工作。

三是与“河湖长制”相结合。各乡镇以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为抓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对村庄过境水渠、排水沟、河流等进行全面整治,清理水域漂浮物,在湟水河沿岸、乡村旅游景区、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周边部分村庄积极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推进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引导农户规范排放生活污水,提高生活污水综合利用和处理能力。切实抓好湟水河流域综合治理,严肃查处私搭乱建、乱踩乱挖,确保湟水河老鸦峡断面水质达到IV类以上。加强河道清淤疏浚及水面漂浮垃圾清理工作,修复和保护河流沿线生态,开展河道绿化美化。

四是与土壤污染治理相结合。全面清理农业面源污染物,摸排城区和主要道路两侧的建筑工地裸露用地,确保所有裸露地用防尘网进行覆盖。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大力实施残膜清理和回收利用,建立农业面污染源“谁使用谁回收”管控长效机制,积极打造残膜回收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试点村。年内化肥减量5%,农药减量5.3%,残膜回收率达90%以上。

五是与村庄绿化工作相结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明确区、乡、村绿化重点,构建色彩丰富、季相明显的农村森林生态系统,确保农村绿化水平全面提升。充分利用村庄内外周边已有的、整治后农户庄廓周边的空闲地及河边、渠边,进行有规划的植树造林及种花种草,年内每个村将建设1个以上公共休闲绿地,打造村民休闲场所。

六是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集中力量打好脱贫攻坚升级版乡村振兴第一场硬仗。各乡镇结合区域特点和产业特点,科学编制乡村振兴规划,完善村规民约,深化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同时,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补齐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让农业发展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绿起来,让乡村净起来、美起来、亮起来,年内将峰堆乡上一村打造成全省乡村振兴示范点。

七是与违法用地相结合。按照中央和省、市的总体安排部署,统筹谋划,部门联动,在全区范围内强力推进土地违法专项整治行动,坚守各项土地政策,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彻底清理整治已排查出的所有违法违规问题,杜绝新增违法行为,确保“农地姓农”,彻底解决各类违法用地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