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探究
浏览:7052次 时间:2020-01-05 来源:乐都区政府

副区长     王海莲

为更好应对脱贫攻坚战和乐都城镇化建设困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地、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对乐都区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形成了几点思考。

一、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乐都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学前教育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将学前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依托“一村一园计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面改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教育布局调整,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攀升,基本实现了学前普及目标,普及程度位于全省前列。

2009年,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合作,实施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项目(“一村一园计划”),向农村地区3-6岁儿童提供了全覆盖的早期教育;2018年,启动实施了山村入户早教项目慧育中国),6-36个月儿童家庭提供每周一次的入户养育指导。乐都区成为国内为数不多、实现0-6岁儿童早期发展公共服务全覆盖的区县之一,探索出了“学前进村、一村一园”“早教入户、免费家访”的农村“幼有所育”模式,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2014年9月,“乐都贫困地区早教模式构建及推广研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当年青海省在基础教育领域获得的唯一奖项;2018年7月,“一村一园计划”荣获WISE世界教育创新项目奖,成为自该奖项创办以来第一个获奖的中国项目,该奖项被誉为“教育界的诺贝尔奖”。

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幼儿园125所,在园幼儿7422名其中公办幼儿园101所,占幼儿园总数的80.8%在园幼儿2988名,占幼儿总数的40.3%民办及公建民营幼儿园24所,占幼儿园总数的19.2%,在园幼儿4434名,占幼儿总数的59.7%有教职工533人,其中在编教师23人,聘用510人幼儿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98.97%。

(一)因地制宜推进学前教育。根据我区山区实际,按照“分地区、分层次、分阶段”的办园原则和“群众有需求、条件能具备、扩大覆盖面、提高普及率”的工作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和教学设施,积极创办山村幼儿园,累计建成山村幼儿园96个,实现山区乡镇全覆盖,构建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龙头、山村早教点为基础的山村学前教育办学体系,破解了山区幼儿上学难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学前教育城乡均衡发展。始终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和教学特点,编写和修订《幼儿手指操荟萃》《河湟民间传统游戏》《乐都区山村幼儿园教师用书》等本土化教师用书和教材,山村儿童的认知、语言等能力明显改善

(二)大力支持山村幼教发展。投入各类资金6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山村幼儿园60所,并配备教学活动必需的教具、玩具和食宿设备,山村幼儿园面貌得到改善,有效解决了幼儿学习和食宿问题。同时,年生均拨付公用经费800元,有力保障了山村幼儿园的正常运营。针对山村幼儿教师待遇低、留不住等问题,2016年以来,两次增加工作补助,月人均增加800元,并足额为山村幼儿教师缴纳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

(三)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热爱幼教事业、扎根贫困地区、基本胜任工作”为条件,广泛招聘符合幼儿教师任教条件的当地大中专学生,不断扩大幼儿教师队伍,实现了“一园至少一教”或“一教一保”的幼教基本配置。目前,山村幼儿园教师达178名,学历达标率达到100%,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到78%。坚持区级技能培养、城乡教师结对帮扶、联片教研、技能比赛等制度,加大对教师的后期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了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为推进学前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是师幼比例低。全区现有保教人员533人,现有在园幼儿7422人,师幼比为1:17.8,远远低于国家全日制幼儿园1:9师幼比标准,师资缺额270人二是教师编制少。因长期没有核定幼教编制,全区101所公办幼儿园中在编教师只有23人,仅占教职工总数的4.3%,且平均年龄达46岁,老龄化现象严重。三是整体素质低。目前,全区学前教育教职工队伍中本科学历74人、大专学历236人、中专学历172人,占比分别为13.9%、44.3%、32.3%;持有教师资格证的有239人,占比仅45%,整体素质不高,骨干教师和领军人才匮乏。四是薪资待遇低。非在编幼儿教师月工资在1810至2490元,与在编教师收入差距过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非在编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幼儿教师队伍流动大,骨干教师难以形成

(二)教育资源依旧短缺。一是川水和城区公办幼儿园数量少。根据国家和青海省学前教育发展要求,公办幼儿园应占幼儿园总数的60%至70%,但由于学前教育过度市场化,全区川水和城区的公办幼儿园仅占8.7%,“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民办并举”的格局远未形成,公办幼儿园呈现“稀缺化”,城区出现“入园难”现象。二是城区幼儿园压力大。按照国家规定的“最大办园规模12个班360人,小班25人、中班30人、大班35人”标准来看,城区56%的幼儿园办学规模高于这个标准,其中区幼儿园规模最大,达799人;城区平均班额小班41人、中班47人、大班48人,幼儿园大班额问题依然突出同时,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易地搬迁力度不断加大,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区幼儿园压力不断增大,超规模、大班额情况十分突出。三是农村资源利用不充分。全区农村平均班额小班和中班17人、大班18人,有混班74个,其中中班最小班额为1人的5个,占全区中班的3.2%,班额5人以下的26个,占全区中班的16.8%,农村教育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三)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公办以及民办幼儿园比例失衡,地区分布不均匀,教育质量好的幼儿园数量很少,难以满足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要。目前,城区公办幼儿园5所,民办幼儿园8所;农村公办幼儿园(早教点)96所,民办幼儿园16所。同时,民办幼儿园缺少质量监管以及等级评定乡村幼儿园缺乏完整的学前教育教学体系,教学机制不完整,学前教育的形式也较单一,非正规学前教育机构并没有受到重视,因此,公办与民办、城市与农村、正规与非正规幼儿园发展速度和质量差距逐渐加大。

(四)经费投入后劲乏力。由于区级财力有限,投入学前教育的办学保障资金不多,加上为确保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公办幼儿园收费都较低,导致幼儿园普遍运行艰难。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经费为每生每年1200元,除了日常办公外,园舍维修、设备添置、教具投放、正常教研交流和培训、农村幼儿园幼儿的午间食宿服务等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特别是室内玩教具和户外体育活动器械配备不足,辅助教学设备以及教学资源包相对落后,幼儿炊具和食品卫生安全保障设备缺乏。

三、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实地调研、取证,针对当前全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着力扩大资源供给。一是持续实施好《海东市乐都区核心城区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2019-2021年)》和《乐都区消除中小学大班额实施方案》,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为原则,健全广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坚持把学校布局调整与易地扶贫搬迁、城镇规划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多途径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突出优质普惠,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共举的办园体制,满足适龄儿童就近入读普惠性幼儿园的需求。利用三年时间,新建5所公办园,改建4所公办园,使普惠性幼儿园达到全区幼儿园的90%。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办好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提升办园的标准和教师的水准,争取更多的幼儿园上等级、提质量,建立全面普及、公益普惠、城乡均衡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为优化乐都城区教育布局打牢基础。二是出台《城区核心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将幼儿园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建设规划,与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结合城区“三旧”改造和区域用地功能调整,保障老城区幼儿园、未达到配建要求的小区和小规模居住区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用地需求。三是根据贫困边远山区实际,按照“分地区、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和“群众有需求、条件能具备,扩大覆盖面、提高普及率”的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校舍和教学设施,统筹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同时,以打造规范化山村幼儿园为突破口,逐步解决农村幼儿园标准不高、管理欠规范、入园率不高等问题。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落实师德教育新要求,加强幼儿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把培养良好师德风范作为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健全师德考核制度,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二是统筹整合中高职学前教育资源,精准对接幼儿园教师实际需求,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盘活用好师资力量,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调配各幼儿园编制和岗位数量,盘活用好现有教师资源,加大区域内城镇与乡村幼儿教师双向交流、定期轮岗力度,进一步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着力解决乡村幼儿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和薄弱学校师资不足问题。三是重视对优秀幼儿教师的均衡分配,让幼儿名师成为流动的资源,减少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别,有效解决“择校热”等问题。突出抓好师德师风建设,创新师德教育、宣传、监督、考核、奖惩方式,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机制。树立和宣传优秀教师典型,发挥优秀幼儿教师示范作用,打造幼儿教师职业榜样,塑造幼儿教师职业精神,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幼儿教师队伍,分年度实施全区“名师工作室”“名校长”“名学校”工程建设。四是建立和完善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指导机制和待遇奖补机制,提升学前教育老师工作的积极性,稳定山区幼儿教师队伍,引导和监督民办幼儿园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切实维护民办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五是狠抓幼儿教师素质,通过以赛促练、走出去引进来等方式,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特别是对未取得幼师资格证书人员,每年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保教水平,以适应学前教育发展需要。

(三)强力推动内涵发展。一是全面落实督学责任区制度,为每所幼儿园配备责任督学加强学前教育保教质量监测,促进幼儿园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科学发展,提高幼儿园的办园质量,构建科学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体系按照国家、市要求建立完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师资配备、教育过程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督导评估,并将各类幼儿园纳入评估范围。二是坚持安全第一的底线思维,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督指导,按规定配备幼儿园安保人员,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完善视频监控体系,强化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提升幼儿园人防、物防、技防能力,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做好安全防护、食品卫生、消防、传染病防治和园舍周边环境整治等工作。同时,组织幼儿园普及幼儿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和素质,开展必要的自救、互救、紧急疏散等应急演练,落实幼儿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三是充实管理力量,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和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幼儿园办园管理,引导和支持各类幼儿园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幼儿园命名、办班、收费、招生行为,提升队伍素质和保教质量严格控制班额,防止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四是注重内涵发展,创新适宜的教育模式,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突出素质和启蒙教育,注重幼儿体育锻炼、潜能开发和个性发展,确保每个幼儿平安、健康、幸福、快乐地成长。

(四)持续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安排省市学前教育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通过财政支持、项目争取等渠道,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将经费预算方案科学化,对学前教育公共财政进行合理分配,正确认识到学前教育发展的重点以及薄弱步骤,以此对专项资金进行规范化管理,将教育资金投入到这些领域,例如将资金用于扶持民办教学、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以及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工资待遇等。同时,完善山村幼儿园教学、生活设施,建成适合保教活动的教室、活动室以及厕所等园舍,有条件的建成寝室、食堂,为幼儿提供食宿保障。有计划地逐步配齐配全保教设备,配备基本满足需要的教具、中小型玩具及桌面玩具,并要求教师在家长的配合下,自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教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