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区吹响旅游大发展号角
浏览:4381次 时间:2016-03-31 来源:乐都区政府

近日,乐都区召开全区第一次旅游发展大会,进一步动员全区上下抢抓机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扎实工作,推动全区旅游业实现大发展。

一是强化规划指导,树立科学可持续发展理念。首先,科学布局。按照“高起点规划、整体性开发、特色化发展”的要求,突出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坚持多规合一,把旅游产业规划与城镇、生态、扶贫、交通、土地、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规划有机统一起来,实行一体化规划、一体化开发、一体化经营。加强对各功能区旅游规划和后序建设规划的指导,高水平、高标准做好重点功能区和重点景区规划编制。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尤其在编制和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居布点规划等全区性规划时,充分考虑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留足发展

< clear="all" style="page-eak-before: always;">

空间,切实提高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2016年编制完成《乐都区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乐都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药草台康体养生度假区规划》、《仓家峡国家森林公园建设规划》等,到2020年全形成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其次,突出特色。认真梳理,针对市场需求进行评估,确定开发的重点和步骤,充分发挥我区旅游产业特色,并不断得到丰富和提升。再次,遵循规律。制定规划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充分考虑游客需求,更加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自主性和体验性,提高规划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同时,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决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是突出项目带动,加快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根据发展旅游业的需求,积极衔接沟通,加快京藏高速公路乐都区雨润、柳湾互通道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合理规划景观视线,加大辖区主干道沿线村镇、居民区环境整治力度,解决主要交通干线通景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高标准建设城区和南北山环形景观大道,进一步完善全区旅游主干线路网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和重点城镇、旅游景区给排水、综合管网、电力通信、污水、垃圾处理、安全、消防工程和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旅游交通地图、旅游景区指示牌等旅游引导服务设施的投入,不断完善高速公路、城市道路、景区公路的旅游引导标识和旅游景区标识系统,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综合服务功能。加快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全局性、基础性的设施建设,引进和建设一批高星级饭店,加快推进凯博大酒店、三阳华府大酒店、乡村度假酒店等重点项目建设,不断提升旅游承接能力2016-2020年建成三星级以上酒店8家、自驾车营地4处、旅游厕所20加强旅行社、旅游公司、旅游酒店等旅游服务行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和实施景区景点、旅游服务行业和重点场所的统一服务标准,建立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以“互联网+旅游+ ”促进旅游创新跨越发展,构建集全区旅游信息发布、电子商务于一体的智慧旅游综合平台,培育一批线上线下互动的旅游服务创新企业,提供在线资讯、在线预订、在线支付等服务,提升旅游景区区域无线移动和有线网络覆盖水平。2016年实现三星级以上饭店和3A级以上景区等主要旅游场所免费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进一步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三是加强景区景点建设,打造优势品牌。充分利用和放大特色资源优势,重点围绕历史文化游、自然山水游、乡村风情游、休闲农业游四大业态,依托培育“六大文化产业”,大力创新旅游优势产品。首先,注重精品,提档转型升级。注重村庄、僧舍、店面门牌及新建屋舍与瞿昙寺建筑风格相匹配,营造“蓝砖蓝瓦、古朴典雅”的历史文化氛围,并将绿化工作与环境卫生整治紧密结合,加大景区风貌改造力度,力争使瞿昙寺成为“神圣神奇神秘、悠闲幽静优雅”的旅游胜地。以质量和安全为底线,加快推进瞿昙寺景区建设,2016年完成瞿昙寺景区90%的建设项目;并成立景区管理机构,瞿昙寺旅游体系基本完善,有效开发药草台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使其成为瞿昙寺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瞿昙寺景区建设成为海东一流的历史文化精品景区,同时完成瞿昙寺景区4A级创建工作,到2020完成瞿昙寺5A级景区创建工作。启动柳湾村原始社会生活区考古发掘工作,柳湾彩陶国家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完善柳湾彩陶国家遗址公园旅游体系。2016-2018年,完成柳湾彩陶4A级及央宗寺、仓家峡、卯寨、水峡、九寺掌等73A级景区创建工作。其次,依托资源,突出特色优势。依托瞿昙寺、柳湾景区品牌优势,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南凉遗址公园、河湟碑林、武当山等历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具有深厚人文底蕴和地方特色的旅游景观;凭借湟水、湿地公园、山地森林公园、凤凰山公园、国有林场等生态资源,建设游步道和慢行交通系统,发展生态观光、康体疗养、体育运动等专项休闲度假旅游,着重抓好央宗寺、药草台养生旅游度假区、仓家峡森林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再次,注重内涵,拓宽发展空间。围绕打造省级旅游度假区、海东市游客集散中心、文化旅游城市等目标,加快项目具体策划和概念设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成一个建一个。全力以赴推进七里店民俗文化村、央宗寺景区、文化旅游综合体、药草台养生度假区建设,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拓展发展空间和内涵。到2020年把乐都打造成集康体养身、商务会议、文化体验、风情人居、市民休闲、时尚运动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

四是发挥综合效应,有效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金名片效应,树立大旅游产业概念,促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发挥产业综合带动效应,促进旅游业与区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首先,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把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作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进行培育扶持,加快碾伯、洪水、瞿昙、雨润4镇重点片区乡村旅游聚集区建设,实现休闲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和提质增效目标。以“农家乐”集中发展和提档升级为抓手,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增长、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实施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加快乡村旅游示范村培育工作,2016年确定瞿昙镇台沿、石坡、朵巴营及寿乐镇羊官沟、土官沟、仓家峡等6村为旅游扶贫示范村,碾伯镇上寨、下寨、西岗和高庙镇新庄等4村为乡村旅游示范村,通过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十三五”期间,推进13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和100户乡村旅游示范点提档升级,重点抓好基础设施、环境卫生、智慧旅游等建设,使示范村面貌明显改善,乡村旅游加快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公共服务基本完善。其次,积极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继续推进以瞿昙国际滑雪场为主的冬季旅游发展,挖掘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丰富多彩、游客停留时间长的旅游产品,推出一批冰雪欢乐体验、冬季摄影采风、乡村农家体验等旅游项目。规划建设药草台高原体育运动中心,积极开发山地自行车、户外徒步、攀岩、登山、探险等体育旅游产品,使之成为我区旅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推进演艺产业发展。结合我区地域和民族特色,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支持手工艺品制售和“非遗”项目进景区建设。鼓励藏族锅庄、秦腔、高跷、亭子、皮影戏等民族、民间、民俗文艺团体与旅游集散地、重点景区的合作,推进文化进景区工作,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活动,不断提升游客人均消费水平。

五是创新市场营销手段,拓展旅游客源市场。首先,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产品意识、品牌意识、市场意识和发展意识,积极运用现代宣传媒体技术和现代营销理念,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推广和产品营销,增强旅游市场开拓能力。围绕“河湟古都·魅力乐都”这一总体形象品牌,着力宣传推广具有区域特色的系列旅游品牌,特别要打响“中国书法之乡”、“国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南凉古都”、“彩陶王国”等品牌,提升我区旅游的知名度。加强整体营销,把乐都的主要旅游景点串联成一个整体进行宣传推介,精心策划旅游线路。加强现有景区与区内外旅行社的合作推广营销,开发独具特色的一日游、二日游等旅游产品。其次,创新推介方式。坚持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相结合、品牌形象宣传与产品线路推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充分利用第十五届“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乐都赛段绕城赛、国际民族传统射箭精英赛、国际高原攀岩精英赛和南山射箭、北山赛马、七里店九曲黄河灯会等文化体育活动平台,主动邀请有实力的旅行社和媒体来我区考察踩线、采访报道、邀请名人和高端机构来我区举办有影响力的专题活动。要求文化旅游体育部门策划制作一系列高质量、高水平的宣传促销资料,充分利用各类外出招商引资活动,开展宣传推介。举办首届梨花艺术节、大樱桃采摘、首届丝绸之路(青海)花儿会艺术节­­瞿昙寺花儿会、全省徒步大赛等为主要内容的乐都区第一届文化旅游年系列活动,带动全区人民广泛参与,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品,扩大活动举办影响力,为进一步对外宣传乐都、提升乐都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重要作用。第三,拓展客源市场覆盖面。开展乐都旅游营销工程,创新宣传手段,利用知名搜索引擎、网站及微信平台、手机客户端,开展网络营销,强化旅游推介和营销作用。巩固西宁等主要客源市场,拓展到东面兰州、西安、成都等地客源市场。规划旅游线路,加强与周边省(区)、市、县的的旅游合作,在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等要素之间建立联盟,提高旅游产业的交融度和整体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