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和谐乐都新家园
浏览:7303次 时间:2022-11-17 来源:本站

近年来,乐都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总目标,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多元融合的模式,有序推进民族团结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在推进民族团结、产业培育、产业发展上谋思路、做文章、出实招,促进汉、藏、蒙、回、土等31个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睦和谐和美,谱写了乐都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新篇章。

一、强化宣传造势,积极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创新宣传教育载体和方式,努力构建多位一体的宣传教育体系。一是积极参与全媒体大型采访活动,组建民族工作理论专家智库,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研讨会,出版《河湟民族文化丛书》《乐都民族迁徙与民族关系概述》等书籍。组织“十进”单位互观互检、复检复验工作,形成彼此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提升创建工作整体水平;二是以“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花儿会、南山射箭、北山赛马、文化旅游艺术节等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各族群众中落地生根;三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深度融合,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唱民族歌曲、文艺汇演等方式深化宣传教育,引导各民族青少年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是在中国民族报等主流媒体刊发民族团结专版10期,在快手、抖音等新媒体植入民族团结元素,积极推进“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

二、加强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稳定格局。一是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打牢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法制基础。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二是结合法制宣传活动,引导各族群众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扎实推进城市民族工作,构建少数民族优质服务体系;三是全面实施“科技支撑”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乡村治理和服务体系融合,在313个村安装“枪机”摄像头,“雪亮工程”建设成效显著;积极推进平安乐都建设,创建率达100%。四是认真开展寺院“五进”活动,加强宗教寺院管理,组织宗教界参与“万人造林绿化大会战”、百日环境整治等工作,促进宗教领域稳定团结;五是认真落实区级领导联系寺院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制度、宗教工作“三级网络”“两级责任制”制度,加强对宗教界和各族信教群众的爱国主义教育,引领宗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平安和谐稳定。

三、推进“十进”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构建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工作格局,推动创建工作多渠道、全方位发展模式。坚持培育、选树、命名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大力推进“十进”活动,打造瞿昙镇朵巴营村、古城大街小学等一批主线突出、成效明显、具有示范作用的标杆性“十进”示范点,其中全区示范单位201个、全市示范单位23个、全省示范单位2个、全国示范区1个、市级教育基地1家、区级教育基地1家。3个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4个家庭荣获省级“最美家庭”,19个家庭荣获市级“最美家庭”,评出省级“和谐文明家庭”共19户。

四、搭建“三交”平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是搭“同心”交往平台。通过举办法制讲座、“同吃一锅饭”“同跳一支舞”“同唱一首歌”“传统节日座谈”“道德讲堂”等“心连心”民族联谊活动,为各民族群众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二是建“连心”服务桥梁。坚持少数民族走访常态制度,组织各乡镇(街道)统战委员、宗教专干每月定期走访少数民族户,随时掌握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协助解决各项问题;三是做“真心”特色服务。在少数民族聚居村和社区设立民族书屋67个,民族之家14个,建设“民族团结同心广场”155个、宣传长廊125处、“民族文化墙”585处,营造了浓厚的民族团结氛围;四是通过举办南山射箭、北山赛马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在藏历新年、回族古尔邦节、汉族传统节日期间,社火、高跷等各民族传统文化竞相绽放,打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实践教育平台,促进了各民族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五、融合发展“民族团结+”,构建崭新创建格局。一是民族团结+党的建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基层党建在民族团结进步中的引领作用,在党组织活动中融入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进步内容,将党建示范点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同步打造,开创了“党建+民族团结”工作新局面;二是民族团结+文化引领。在青海省第七届民运会、瞿昙寺花儿会等文化活动中嵌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元素,依托“中国书法之乡”等品牌,挖掘整合射箭文化、彩陶文化等资源,提升“河湟古都·人文乐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庙镇、下营乡、瞿昙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一大批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村、民俗文化馆、射箭场、民族书屋日趋成熟,构建起相互嵌入形式多样的文化宣传动力站。实施瞿昙寺壁画修复等23项文物保护项目,加强西来寺、柳湾彩陶等文物保护,创办花儿传习所和黄河灯阵传习所,推进了各民族文化交融互鉴;三是民族团结+乡村振兴。大力实施瞿昙镇台沿村、石坡村等乡村振兴衔接项目,扎实推进寿乐镇王佛寺村等228个高原美丽乡村和碾伯下寨等10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进一步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同时,把扎碾公路沿线、瞿昙寺-药草台打造成农旅融合、文旅融合示范带,将卯寨打造成更具河湟特色内涵的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