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区让文化遗产“传下去”“活起来”
浏览:1907次 时间:2024-08-21 来源:乐都区政府

近年来,乐都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落实新时代文物保护方针,大力推进以瞿昙寺为代表的河湟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逐步提升,为把乐都打造成河湟文化传承和展示基地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52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共96项、非遗传承人152人。

深化文化遗产保护与历史价值挖掘。一是坚持规划先行,编制完成了《乐都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瞿昙寺文物保护规划》《柳湾遗址保护规划》《七里店民俗文化村规划》等,为强化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奠定了基础。把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了城乡建设规划、财政预算和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区级财政拨付专用资金,有效解决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矛盾。严厉打击盗卖国家文物违法行为,健全完善公安、文体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强化重点地区巡查和执法监督,坚决打击地下彩陶盗掘贩卖现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止了盗卖文物违法行为上升趋势。二是开展河湟文化普查工作,对全区范围内河湟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登记录入,同时积极申报各级非遗名录项目,乐都区南山传统牛角弓制作技艺等4项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都高庙灯制作技艺、乐都建筑木工雕刻技艺等5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增市级非遗传承人8名,新申报区非遗项目36个,传承人100多名,申报2名省级传承人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深入挖掘、整理和保护河湟文化、乡村文化及民间传说等,利用农村“年味”“乡愁”记忆和民族民俗等文化资源优势,先后开展五批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申报工作,全面考察掌握各地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三是强化文物安全保障体系,制发《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关于乐都区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的公示》《海东市乐都区人民政府关于防范全区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隐患的通告》《海东市乐都区瞿昙寺安全生产监管网格化实施方案》等,建立并落实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实施文物点网格化管理制度,明确文物管护主体、管护人员,与文物属地乡镇(街道)签订文物安全责任书,与31名长城保护员签订《长城义务保护协议书》,加强对碾伯古城等国保单位的文物保护力度。实施安防工程,建立文物管理部门、消防、公安派出所固定联系制度,对全区文物保护单位的“安防”及“消防”分片包干,强化人防、物防、消防管理,堵塞安全漏洞,近年来未发生安全事故。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一是组建了非遗专家评审委员会、非遗挖掘调查组和非遗保护中心等机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负责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先后开展四批代表性非遗项目传承基地申报工作,经过乡镇推荐,实地考察,设立了瞿昙花儿会传习所、元宵节(九曲黄河灯俗)传习所、北门“封神舞”等非遗传承基地,经常性开展形式多样的传习活动。三是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基础上,高度重视新项目的挖掘和非遗材料的积累整理工作,全方位收集文字、照片、视频材料截至目前,共挖掘新项目30多个,补充项目文字材料10多万字,拍摄视频材料20多小时,照片材料1200多张。同时,制定了非遗档案管理办法,按照科学合理、检索方便的原则对各种载体材料分门别类进行入档。四是对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实行“四个一”措施,动态调整管理。将文物传承保护与文化产业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旅游品牌,自2019年起组织开展“青海年·醉海东—乐都都乐过大年”春节文化系列活动,全面展现河湟花灯、社火、九曲黄河灯、花儿等河湟文化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影响力逐步提升,将丰厚的文物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的路径进一步凸显。五是联合海东广播电视台深入非遗传承基地、非遗传承人家中,摄制非遗电视专题片14集;拍摄了微电影《瞿昙寺之谜》、大型非遗纪录片《南山射箭》,创作了“花儿”音乐剧本《金龙•白象•美少年》等极具河湟特色的作品。开展南山秦腔、青海眉户戏(汉庄眉户戏)、花儿(瞿昙寺花儿会)、乐都高庙社火、传统箭术(南山射箭)等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定期组织非遗传承人深入学校、班级与学生开展交流、互动,以富有趣味性的传习方式激发学生了解、体验非遗的浓厚兴趣。

保护利用瞿昙寺历史文化。一是组建了由1名正科级领导任组长,驻寺干部、瞿昙寺文物所干部、治安联防员、民管会主任共8人为成员的瞿昙寺驻寺工作组,并改选瞿昙寺民管会班子,配合驻寺工作组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实现寺院管理和文物保护等工作同向发力、步调一致。二是摸底排查瞿昙寺供水、供电以及防灾减灾设施配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完成瞿昙寺民管会办公室、驻寺办公室改建和教职人员天然气取暖设施改造,通过安装安检门、实施线路改造、配备消防器材等途径积极解决消防安全隐患,降低因生产生活活动影响文物安全的风险。三是成立了专职消防队,现有10名专职消防员,主要职责为以瞿昙寺为核心的消防安全工作,在文物安全方面注重强化对寺院消防设备的维护,对教职人员消防技能的培训提升。并在瞿昙寺院内安装了58个电子监控,寺内外共配备消防栓(井)20个,灭火器200个,微型消防站12个,消防摩托2辆,6吨消防车一辆,提高了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四是实施了29.8万元的瞿昙寺食堂翻建项目,新食堂建成以后将僧人从囊谦寺院迁至文物保护单位之外的僧舍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