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区多点发力护航湟水河流域生态保护 和高质量发展
浏览:335次 时间:2023-12-15 来源:乐都区政府

今年以来,乐都区始终牢记保护好河湟流域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的重大要求,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坚持绿色发展,高位谋划推动,“生态颜值”和“经济价值”齐抓共管、相辅相成,谱写了湟水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篇章。

高点定位,精心规划绘蓝图。进入“十四五”时期,“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共建兰西城市群进入“深耕细作”阶段。乐都区牢固树立“海东首府”城市意识,深入构建湟水河流域重要功能生态区,向着“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的“大方向”不断前进。以老旧小区改造等为抓手,进一步完善雨污分流管网等基础设施。持续补齐农村饮水安全短板,自来水普及率达98%,水质达标率100%。乐都区湟水河智慧河湖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等13项工程的开工建设,有效提高了区内主流域灌溉防洪除涝能力,水利基础设施承载力得到全面加强,供水功能全面优化。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与乡村振兴统筹规划、协同推进,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深入推进“厕所革命”,改造完工农村户厕4500座,完成27个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农村人居环境更优更靓。以“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生态观光”为主题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加快发展,逐步构建起融现代农业、生态景观、乡土风情、民俗文化、休闲度假和农事体验于一体的新型产业体系。

扎实推进,打造生态“绿谷”。奋力打造青藏高原山水田园生态绿色城市,全面开展造林和植被恢复,狠抓绿色矿山建设,让93个“图斑”变“绿斑”,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15年末的32%提高到目前的41.02%,城区绿化覆盖率由2016年的22.4%提高到现在的45.43%,逐步打造出林茂田丰的生态功能区。2023年乐都区监测优良天数为304天,达标率为94%,PM2.5平均浓度取得历史最优值;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巡河湖制度,充分利用湿地工程项目进行水质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湟水河老鸦峡断面水质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全区生态优势进一步巩固,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积极新建、改造生态公园,三河六岸湿地公园、南凉公园、彩陶公园、大地湾国家湿地公园等景观环绕,绿意盎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已成为现实。积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林下经济,助推乡村振兴,突出发展大樱桃、软儿梨、长果桑等特色林果业,着力打造优质林果基地,实现“山上披绿、林下生金”,促经济保生态协同前进,不断增进群众的绿色福祉。

绿色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聚焦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树牢“生态青海,绿色农牧”理念,把净土保卫战作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的基础,系统推进农牧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化肥施用量和农药使用量保持“双零增长”。以寿乐万栋拱棚基地为依托,打造设施蔬菜生产集中区,做强乐都长辣椒、紫皮大蒜等品牌,狠抓商品薯和种薯繁育,全面凸显“乐都洋芋”地理标志特色优势;立足河湟谷地、蔬菜大县的本底优势,积极打造八大产业基地,更多优质生态农畜产品走进全省乃至全国的“菜篮子”“肉盘子”“米袋子”。以中钛青锻为龙头延伸高端装备制造链条,积极引进培育钛合金、新型储能项目,逐步构建清洁低碳、绿色高效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发展绿色企业,培育绿色工厂3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紧紧围绕建筑垃圾、工业尾矿、粉煤灰等固废进行资源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尾矿及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等循环经济,进一步实现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高、中、低压燃气管网达到800多公里,天然气实现了城区管网全覆盖,绿色能源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储能和调峰能力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