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区多举措推进农田水利提档升级
浏览:271次 时间:2023-12-04 来源:乐都区政府

近年来,乐都区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整体部署要求,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把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生产的首要条件,以水兴农,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坚持强基固本,“沃土”成效日益凸显。坚持把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进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有力举措,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效率组织、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作。2011年以来,累计投资近7亿元,高质量建成高标准农田36.2万亩,构建了便捷高效的田间道路体系,“唤醒”了“沉睡”土地资源,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改善了耕地种植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进一步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积极探索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新机制2012年以来,累计投资4.54亿元,实施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22项,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741.88平方公里,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提升,耕地得到有效保护。

二、坚持项目引领,“兴水”水平持续提升。以提高灌溉效率和加强水源建设为重点,推进灌溉渠道新建及维修改造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科学谋划,积极争取项目,狠抓工程质量,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用水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用水效率和节水效益进一步提高,助推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十四五”以来,统筹整合水利专项、乡村振兴、东西部协作、信达定点帮扶等资金,累计投资近4亿元,实施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二期工程田间配套建设工程等重点项目16项,修建蓄水池300座,新建及维修灌溉渠道1670公里,累计解决了近15万亩农田灌溉问题。

三、坚持设施管护,“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坚持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统筹落实的工作原则,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精准补贴及节水奖励办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累计投资900万元,为6个中型灌区安装量水设施22套,全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管理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7.62万亩,进一步提高了农田灌溉管控力度,避免旱季作物减产、绝收的现象发生。投资3000余万元实施灌溉引水口水毁维修工程、水库除险加固治理项目,提升了灌区蓄水保供与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健全完善区乡村三级管护制度,印发“三个责任人”名单及职责,组建由40人组成的巡渠工队伍,定期开展灌溉渠道全方位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障灌溉渠道输水畅通无阻。通过设立警示牌、张贴横幅等方式宣传渠道维护相关知识,教育引导群众自觉参与渠道安全保护。组建农民用水协会定期收取水费,用于灌溉渠道日常维护更新,促进全区农业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