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加码”群众幸福生活
浏览:350次 时间:2023-09-08 来源:乐都区政府

近年来,乐都区以保障和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为目标,始固树文化为民、文化惠民和文化乐民的指导思想,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公共文化供给服务能力和水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不断满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活动阵地建起来,满足人民新需求。多方争取资金,不断完善文体活动基础设施,先后投入资金3300多万元,215个村修建了舞台、活动室和广场,配发了电脑、音响等设备。实施“文化进村入户”工程,为109个村业余剧团、歌舞队配备了服装、乐器、图书等文化设备,实施图书进寺院工程,为瞿昙寺等17座寺院、道观配发图书、书柜等文化用品。强化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建成区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站20个,村级服务点354个。累计投入资金2325万元在全区354个行政村实施了全民健身项目,率先在全省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覆盖。区、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文化活动阵地得到有效加强。

文化活动火起来,成为城乡新风景。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坚持“文化主导、部门联姻、广泛参与”的原则,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育活动。举办了2023年乐都区第五届“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醉美海东·炫彩乐都”花灯摄影书法美术展、“碾伯·寨子”梨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为群众们带来了一场场的文化盛宴。积极举办“九曲黄河灯会”、瞿昙寺“花儿会”、“南山射箭”、“北山跑马”等为主的民间文化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影响力逐步提升。坚持开展“送文化下乡”和社火汇演活动,组建了高店峡风管乐队、寿乐社区管乐队和蒲台乡秦腔联合剧团、南山地区秦腔剧团等民间乐团,在重大节庆活动期间组织开展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了群众各类文化需求。拍摄微电影《瞿昙寺之谜》、大型非遗纪录片《南山射箭》,创作了“花儿”音乐剧《金龙·白象·美少年》等一大批具有河湟特色的作品,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打通“最后一公里”,文化服务惠基层。以政府购买公益岗位方式,招募热心公益事业、有一定文艺特长的民间艺人、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学生志愿者等文化管理员60名,负责协助村两委管理和维护公共文体设施设备,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培训辅导等工作,切实加强了全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了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效能。积极创编通俗易懂、接地气的各类文艺作品,通过歌舞、曲艺、“花儿”、小品、地方戏等多种艺术形式,以乡村为重点,在社区、学校、企业、敬老院、等组织开展演出,宣传各项富民惠民政策的同时,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高庙、洪水、瞿昙等乡镇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