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区积极探索走出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新路径
浏览:1265次 时间:2023-08-10 来源:乐都区政府

近年来,乐都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保护修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借助绿色开拓持续发展的“红利”,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逐步探索出一条符合乐都实际的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产业绿色发展协同推进之路。

一、荒山成“菜篮”兜起大民生,引胜沟特色蔬菜产业铺就绿色致富路积极实施湟水河流域引胜沟支流水污染防治与水生态修复工程,改善河道水质和水生态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引胜沟流域水质由原来的Ⅴ类提升至II类水体,形成了“流域生态修复先行+特色有机蔬菜定位+科技引领+品牌营销+综合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特色蔬菜产业发展路径,累计带动16个贫困村1200多户4000人稳定脱贫。如今,引胜沟成为区主要的设施蔬菜生产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全省最大的万栋拱棚蔬菜种植基地。同时,积极推动蔬菜绿色种植,促进规范化管理,建立了乐都长辣椒、乐都紫皮大蒜、黄瓜等蔬菜种植标准体系,制定相关地方标准19项。探索发展新技术,助力绿色农业,区测土配方面积达到播种面积的90%以上,乐都长辣椒、马铃薯等主推技术覆盖率达到95%。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已形成多种生产模式并举、全产业链发力的产业发展格局,成为区域富民的招牌产业。

二、穷山沟砖厂“蝶变”示范景点,卯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拓宽脱贫致富路。卯寨景区原本是一处砖厂,经过十余年的生态修复,绿化东西两面荒山3600余亩,植树几十万棵,卯寨沟大山披上绿装。持续创新农业发展模式,注重建立绿色农业生态链,充分挖掘优势特色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农旅融合休闲游,打造出了集文化文物鉴赏、民俗农事体验、休闲观光采摘、娱乐餐饮购物为一体的卯寨景区,开拓了“绿水青山打造+党总支部带动+农耕模式改变+多元产业叠加”的新型田园综合体模式,走出了一条“党建+旅游”“生态+扶贫”的道路,实现了从“穷山沟”到“金窝窝”的“蝶变”,成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过百万、村民增收明显的旅游村。当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的8500元增加到2022年的16800元,景区吸纳周边群众长期务工人员180余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5名,月收入3000余元。

三、撂荒地种植饲草筑牢畜牧业发展“基石”,特色养殖业发展持续富民惠民。积极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推广饲草种植,实现草畜联动发展,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初步形成了“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基本形成“质量兴牧、绿色发展、效益优先”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建立青海省饲草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着力构建“农业科研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推广站点+新型经营主体”相协同的推广机制,带动农牧户和规模养殖户等积极开展高产优质饲草种植,发展舍饲圈养和规模养殖,保护天然草原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实现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通过“订单农业”等产业化经营机制,探索出了一条集“种植、养殖、加工”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养殖新路子,逐步建立起“撂荒地整治+草畜联动发展+种养加龙头企业带动+科技与创新加持+生态经济协同”的高原农牧业发展模式。2022年乐都区种植各类饲草8120公顷,发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资金685.2万元,饲草青贮创造产值超亿元,经济纯收入达到1500万元以上。全区7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已全部配套建设废弃物处理利用设施,1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安装了有机肥加工设备。

小樱桃结出“致富果”,特色水果产业成为促农增收的致富明星围绕打造百万株大樱桃种植基地目标,鼓励农民充分利用撂荒地种植大樱桃,建立樱桃生产和观光基地;强化绿色有机和富硒樱桃的培育品牌打造,提高樱桃品质和附加值,“湟水谷大樱桃”普通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丰富樱桃产品多样性,试制成功樱桃酒樱桃果脯等产品探索“特色农业主导+示范基地带动+绿色有机富硒品牌支撑+旅游休闲采摘助力”的特色果品产业化发展模式,有力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带动村民走上了致富道路。2021年和2022年,全区大樱桃产量分别为30万公斤和15万公斤左右,产值1800万元和900万元大樱桃种植带动地区农民增收致富,所产樱桃被评为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